2023年河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回忆版)
经过乐昇学教育不懈努力的搜索和同学们的支持下,“2023年河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回忆版)”终于整理好了,同学们可以先看看,因为时间仓促,如有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欢迎同学们指正!!!在此谢过了。
2023年河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回忆版)
业务课代码:333
业务课名称:教育综合
满分:150分&n bsp; &n bsp; &n bsp; 考试时间:3小时
考生须知:
1.答案必(bi)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bi)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学习的前人积累的经验,主要是根据教育目的和青少年学生(sheng)发展的特点选编的、zhui有教育价值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一般体现为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教育活动方式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xuan)用的交互活动方式。教育中介系统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中介桥梁,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
2.六艺
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六项基本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礼:政治伦理道德礼仪教育;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指当时的艺术教育;射:拉弓射箭的技术;御: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课程;数:算法,以及历法等与数学计算有关的知识;礼乐是“六艺”的中心。礼乐射御是大学的课程,书数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是西周小学主要教学内容。“六艺”教育经历了夏、商的发展,到西周zhui为完备,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3.全人生指导
全人生指导是由中国zhui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杨贤江先生提出的。“全人生指导”即对青年进行全(quan)面关心、教育和引导,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社会改进之用。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致力于中国的青年教育,提出了“全人生指导”的青年教育思想,对当时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影响至大。
4.相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类型之一,它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的评定,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评价。它宜用于选拔人才,但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
5.发展性教学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称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它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既是学生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贯彻发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6.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践活动。其“实验室”是美国的公立学校,著(zhu)名实验有昆西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强调儿童的地位;认为教师的作用是鼓励,用他的高明和丰富的经验分析当前的情景;学校不再是被动传授知识的场所,而应当积极(ji)主动,并通过解决问题进行教育;反对教育是生活的准备的观念。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成为适应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的现代教育的重要开端和基础,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人格发展一般规律
答: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人格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过程。一般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代表理论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人格发展具有以下几个规律:
连续性和阶段性并存
从人的一生来看,个体人格的发展是连续不断的,但是,具体到某个阶段,又有其自己的规定性,体现阶段性的特点。
(2)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
正常的发展条件下,人格的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
人格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在发展的速度、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以及zhui终达到的高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发展的共同性和个别性差异
一般来说,个体的人格发展总要经历一定的共同发展基本阶段,但又没有两个个体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
2.简述蔡元培改革北大
答: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zhu)名的资产阶(jie)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以自由、民主的原则改革北大,为中国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天地,去世后被毛zedong称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主要措施: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他认为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
①改变学生的观念。对学生提出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
②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1的原则。
③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且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的进步。
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他在上任伊始,即告诫学生要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10年简答题)
①蔡元培声明各种学问在大学自由地研究和讲授,这也是各国大学的共同准则,这样大学才能对学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北大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极(ji)盛一时。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①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
②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③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3.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的顺序逐步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亦称系统性原则。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逻辑体系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求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质量。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如果循序渐进教学,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自然会提高。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灵活性、多边性机智地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任务。
4.简述韩愈论师道
答:唐代著(zhu)名文学家、教育家,代表作《韩昌黎集》《师说》。他站在维护皇(huang)权的立场上,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抨击佛老,极(ji)力维护儒家的道统及其独尊地位,提倡复古运动,可以说是“振兴儒学的卫道者”。韩愈的师道观:
(1)尊师的原因。首(shou)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闻道在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其次,天地君亲师,尊敬师长就是效忠皇(huang)帝。zhui后,他提出尊师以此来维护儒家的道统。
(2)择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所谓的“道”,就是儒家之道,即仁义,是探讨自然与社会规律、法则的本质所在。
(4)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可以转化,是对封建社会“师道尊严”传统的突破(民主平等)。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zhu)名教育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等。
(1)教育的本质
①教育即生活。人不能脱离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教育即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杜威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会”,要落实“学校即社会”,就必(bi)须改革学校课程。
②教育即生长。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zhong)极(ji)目标,生长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了著(zhu)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
③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些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拓宽了经验的外延,经验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构成人的身心各种因素的全(quan)面改造、全(quan)面发展、全(quan)面生长;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
(2)论教育的目的
①教育无目的。教育是一种过程,除了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
②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民主,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zhui基本和zhui有效的工具。
(3)论课程与教材
①批判传统课程。强烈反对传统教育所使用的以既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认为教材应该和儿童充满活动的经验相联系,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让儿童从做中学。
②“做中学”。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作业取代传统书本的统治地位,如开设园艺、烹饪、绘画、唱歌等经验性课程。
③“教材心理化”。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它所被抽象出来之前的、原来的经验,即直接经验化。之后再把直接经验组织化,从而形成能提供给有技能的、成熟的人的教材形式。
(4)思维与教学方法
杜威力倡反省思维,形成“思维五步法”。第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3,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4,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5,通过应用来检验想法。
(5)论道德教育
①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②目的就是要培育出时代的新人。
③途径和方法:道德教育应在社会的情景中进行。
④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社会方面是指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心理方面是指道德教育若要取得成效,就必(bi)须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
(6)影响
杜威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对美国教育的许多制度和方法产生了重大作用。
①杜威提出知行合一、人与环境的交互、“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学校即社会”等观点对解决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解决了教育与社会的脱离的问题,对后来的教育影响极(ji)大;
②杜威提出的教材心理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更新了以往的教学传统,打开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新开端;
③杜威对教学方法所做的科学化改造,使用科学的探究方式以及所体现的探究精神使得科学精神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
④杜威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学专业化程度大为提高,确立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增强了其学术性;
⑤杜威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其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苏(su)联等国都有直接的影响。
不足:但杜威的理论存在过于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缺陷,使得在教育实践中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引发了自由与纪律、教师与学生等诸多矛盾。杜威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化原则编写新型教材的设想过于理想,难以实现,这也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难点。
2.论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
答:问题解决指个体在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当常规或自动化的反应不适用于当前的情境时,问题解决者需要超越对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对所学规则进行一定的组合,产生一个解答,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1)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帮助学生习得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中启发式策略zhui能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一般的启发式策略能适用于较广的范围和领域,并可以转化为具体学科的思维方法。经常采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推法、联想法、简化计划法等等。
(2)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研的方式,主动选择学习,并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加以研究,从而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的积极(ji)主动性在问题解决中得以发挥。
(3)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实践验证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习惯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等对学生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ji)作用和克服其阻碍作用的有效策略等。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ji)的尝试和实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4)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有利于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等等。
(5)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的体系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首(shou)先要促使学生尽快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知识传授中,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讲解,更要重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告诉学生“是什么”的同时,关键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和“怎样做”,使他们获得大量牢固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系统。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等方式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3.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教育通过总结、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一个人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并能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他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适合社会各部门需要的合格劳动力或专门人才,推动社会生产与经济的发展。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虽然生产发(fa)明、科学技术日益重要,但它们只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而要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使技术成果能够真正在生产中运用、革新与推(tui)广,以及劳动者的培养等,都需要教育与教学的配合。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提高生产者对生产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帮助人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使其注意对工具的保养和维护,减少工具的损坏率;还能提高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
(4)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人力资本理论和其他多项研究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现代教育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育投资(zi)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4.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答: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知活动,自觉调节自己的兴趣和情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quan)面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直接经验: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而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的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间接经验学习的活动就是教学,它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使之简约化、洁净化、系统化、心理化,组成课程与教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2)学习间接经验必(bi)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原理与公式等所组成的系统,是一种偏于理性的知识,学生要把这种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知识,就必(bi)须依靠个人已有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倾向。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要防止教学史上曾出现过的错误偏向,比如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或过分重视学生个人的感知、探究等,二者都违反教学的规律。
不断更新中!!!
以上就是“2023年河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回忆版)”的部分内容,仅供参考,预估分数成绩好的同学,可以考虑准备复试了,乐昇学教育有对应的复试备考资料。预估分数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又想提升学历的同学,可以考虑同等学力申硕/中外合作办学/高(gao)级研修班/国外在职硕士/国外全日制硕士等学历提升方式。路在脚下,千万条任你翻高山趟河流,只要想走,总会有办法的。希望好学不倦的你能够遇到乐昇学,我们一起携手,照亮通往未来的路。
需要考研真题的同学可以咨询乐昇学教育小乐老师,电话/微信:18030089296。也可以扫码关注下方的微信公众号:乐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