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回忆版)
经过乐昇学教育不懈努力的搜索和同学们的支持下,“2023年江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回忆版)”终于整理好了,同学们可以先看看,因为时间仓促,如有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欢迎同学们指正!!!在此谢过了。
2023年江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回忆版)
业务课代码:333
业务课名称:教育综合
满分:150分&n bsp; &n bsp; &n bsp; 考试时间:3小时
考生须知:
1.答案必(bi)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bi)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思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60年代后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朗。主要观点: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终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意愿的人,实现更美好的生活;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对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化社会有积极(ji)意义。世界上许多国(guo)家都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
2.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的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一部分。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主要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存在与整个人类社会。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同伴。
3.形成性评价
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所做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目的是使师与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与学。比如一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小测验等。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4.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根据以往多次成败的经验,确认自己对某一特定工作是否具有高度效能,即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身心状况、言语说服、情绪唤起均会影响到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同时,它也会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以及活动时的情绪。
5.壬戌学制
1922年全国开始实行新学制,这个学制被称为“新学制”、“壬戌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学制”。新学制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采用“六三三”分段标准,将学制划分为三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横向看,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壬戌学制第1次依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初等教育缩短小学年限,更加务实合理,利于普及;高等教育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进行专门教育和科学研究等。
6.城市学校
城市学校是应新兴市民阶(jie)层需要而产生的,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其种类有行会学校、商会学校。在领(ling)导权上,大多属于行会和商会。在教育内容上,以读、写、算及商业、手工业相关的世俗知识为主。在培养目标上,主要是培养从事手工业、商业的职业人才。在性质上,基本上属于世俗性质。城市学校的出现,体现了新兴工商业阶(jie)级的要求和力量,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独占权,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对于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
答:颜之推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1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它是后世家庭教育著作的蓝本。
(1)早教原因:一方面,儿童心灵纯净,可塑性强、容易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受外界干扰少、记忆力好、精神专注。
(2)教育内容:语言教育、道德教育和立志教育。
(3)原则方法
①及早施教:幼儿教育及早进行,zhui好实行胎教,可塑性大。
②严慈相济:儿童教育应当做到威严和慈爱相结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③均爱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忌偏宠,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④重视语言教育:语言教育要规范,重视通用语言,不强调方言。
⑤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包括以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和立志教育,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应以“风化”的方式进行,即通过长辈的道德行为的示范,使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⑥重视体罚:严格的教育才能使子女成器。
2.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教育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社会变迁功能。其中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为: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一个人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并能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他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虽然生产发(fa)明、科学技术日益重要,但它们只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而要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使技术成果能够真正在生产中运用、革新与推(tui)广,以及劳动者的培养等,都需要教育与教学的配合。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教育提高生产者对生产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人力资本理论和其他多项研究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现代教育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育投资(zi)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3.简述德育因材施教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答: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德育要从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zhui优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是进行德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必(bi)须区别对待、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来因材施教。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学生思想认识与品德的发展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因而进行德育有必要研究和弄清每个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
4.简述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个体素质的总的预期与设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个体素质的规定,它体现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质量规格的界定和要求,也体现人自身发展所应该达到的水准和高度。我国教育目的表述虽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guo)家、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与主人。其基本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我国当代教育目的在表述上不断发生变化,但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一基本规定却始终没有变。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指明了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人才,是国(guo)家的主人。
(2)坚持追求人的全(quan)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quan)面发展,有不同的划分。教育界通行的说法是体、智、德、美、劳的发展。从人要处理的现实生活的关系分析,人的全(quan)面发展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人与社会关系的能力和人与自我关系的能力的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是马克思人的全(quan)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目的,追求人的个性发展,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自由个性得到保护、尊重和发展,要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开拓精神、创造才能,要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出发点与归宿在于:培养智、德、美、体、劳全(quan)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论述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及当代启示
答: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1919年,创办中国第1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进行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研究,形成系统的、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主张“活教育”;1941年,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活教育”理论和运动的形成。
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现代中国人”。对于“做现代中国人”的要求如下:
(1)“要有健全的身体”:为了改变身体羸弱、缺乏活力的民族传 统身心面貌,摘除“病夫”帽子,变只重心的教育为身心并重的教育,以健全的身体而为道德实现、学问追求和美满人生的基础和保证,并“应 付现代中国艰巨的事业”。
(2)“要有建设的能力”:学校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建设观念和建设能力,通过让学生在各种校内外活动和劳动中亲自动手,学习建设本领,体会建设的艰难和必需,以适应国(guo)家建设需要。
(3)“要有创造的能力”:近数百年的专制统治和以科举为中心的 教育,扼制了民族素有的创造力,造成因循苟且的习惯。教育固需珍惜和诱导儿童本性中潜藏的创造欲望,以培养其探索和创造能力。
(4)“要能够合作”:教育即需训练人自小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能舍小我成全大我,舍一己之个体成全国(guo)家民族之大体。尤其要紧的是,团体的形成不是靠专制力量的强聚,而是通过民主 力量,靠个体内的高度的自觉认同。
(5)“要服务”:基于对人社会性的认识,通过教育,克服人的利己本能,养成儿童服务社会的崇高德性,懂得服务,善于服务,否则就是失败的教育,也使人与动物相去不远。
【特别说明】题干要求谈一谈“当代启示”,此部分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建议放在总结段。
2.论述斯宾塞的科学教育理论及价值意义
答: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zhu)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是反对当时英国学校古典主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对英国教育内容的革新产生过深刻影响。其代表作是《教育论》。
1.论教育目的:“生活准备说”
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zhui有价值”这一问题,并将评价知识的标准定义为对生活、生产和个人发展的作用,知识对生活的作用越大则价值越大。根据这个标准,斯宾塞确定了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应当教授有价值的知识,反对古典主义不实用的知识和教育。
2.知识价值论
斯宾塞认为科学的知识zhui有价值。zhui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某些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比较的尺度就是他提出的知识价值论:学科是否重要是与生活、生产和个人发展相联系的,知识对生活的作用越大,则价值越大。为此,他对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的活动加以分类,将其依次排列为:
(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3)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
(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3.课程设置
第1类:生理学和解剖学——直接自我保全的知识;
第2类:逻辑学、社会科学、数学、生物、力学、化学等——间接自我保全的知识;
第3类: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抚养子女、教育子女;
第4类:历史学——调节自己的行为、履行公民的职责;
第5类:文学、艺术——满足人们闲暇时休息与娱乐的需要。
4.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
(2)儿童所受的教育必(bi)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
(3)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
(4)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5)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重视实物教学。
5.斯宾塞教育思想的意义
(1)批判传统教育。反对传统教育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等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方法,冲击英国古典教育。
(2)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3)尊重科学教育的发展。主张重视学生心理规律、兴趣和实验等,表现出鲜明的历史进步性。
(4)推动科学教育运动的发展。
3.结合实际论述创造性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
答:创造性是指个体利用一定的内外条件,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特性。
(1)影响因素
①智力
创造性似乎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力。研究表明,IQ和创造性并不相关。非常聪明的人可能非常有创造性、创造性一般或者在两者之间。中等智力的人可能较有创造性,也可能创造性较差。
②右半球
有学者表明,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是创造性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在学生(sheng)发展过程中使两半球的功能,特别是右半球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③知识
思维必(bi)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关于知识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张力观,认为创造性思维以特定数量的知识为基础,但过多的经验又会导致个体的思维定势,反而阻碍其创新;另一种是地基观,认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并且知识量越多,创造性越高,两者呈正相关。
④动机与个性
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一般都受好奇心的驱动,即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对各种问题都很敏感,始终不倦地力图解决问题。但是动机过强,就会变成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另外,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其焦虑水平一般中等适中。另外,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人倾向于有见识、洞察力,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言语流利,兴趣广泛。
⑤环境
父母的管教方式、家庭气氛以及学校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导向都会对创造性产生影响,家庭因素是影响孩子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家庭教育过分严格、家长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性就差;反之,如果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家长注意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情况就会好很多。
(2)培养措施
①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
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家庭环境几个方面。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an)全和心理自由。
1)倡导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
2)改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3)增加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
4)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人物榜样。
②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1)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能够理解并鼓励学生创造。
2)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
3)教师应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③开设创造课程,教给创造技法
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开设创造性课程已成为国内外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创造性课程有以下几种:创造发(fa)明课、自我设计课、推测课、假设课、发散思维训练课等。创造技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系统探求法、联想类比法、组合创新法、对立思考法、转换思考法。
④培育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
简单地说,创造意识就是指一个人想不想创造,这不仅会影响他的创造动机的强弱,而且会影响他的创造能力的发挥。培养创造意识,主要就是增强创造的动机和欲望,养成自觉创造的思维习惯。其教育策略就是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活动:1)破除创新的神秘感;2)激发创造热情;3)磨砺创造意志;4)培养创造勇气。
⑤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
2)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使学生敢于把习惯上认为毫不相干的、表面上看来微不足道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进行移植。
3)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
4)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机会。
⑥塑造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家提出的建议有:1)保护好奇心;2)解除对错误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du)创性与多样性。此外,自信与乐观、忍耐与有恒、合作与严谨等,也是创造性人格培养的重要方面。
除上述措施外,还可以从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4.论述劳动教育对人全(quan)面发展的作用,以及中小学进行劳动教育的策略
答:劳动教育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活动。
(1)劳动教育对人全(quan)面发展的作用
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学生参加劳动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利于学生克服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
②促进人的全(quan)面发展。劳动对人的发展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智能的,又有体力的,既有道德的,又有审美的。
③锻炼肌体,增进健康。通过参加适量的劳动可以协调身体的发育,锻炼体力和耐力,增强体质。
④发展学生个性,增进情(qing)趣和美感。
(2)劳动教育的策略
①积极(ji)开发劳动项目
劳动项目作为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过程 中得到成长。开发劳动项目需注意:制定清晰的项目目标;选择适当的项目内容;确定合适的劳动场地;提供安(an)全的操作方法。此外,为zhui大限度地发挥劳动课程育人价值,劳动项目还可以与本土文化、其他学科课程相联系。通过与本土文化相联系,劳动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增长文化自信,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进而自觉自愿为国(guo)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出自 身力量。
②构建协同育人环境
进行劳动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学校、社区在劳动教育实施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且极(ji)其重要的作用。要想构建 “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环境,zhui关键的是让家庭、社区理解劳动的本质。学校作为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宣讲、网络媒体等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明确家长的劳动教育责任,让家长主动指导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社区劳动任务;同时,学校要与相关社会实践基地共同开发并实施劳动教育课程。
③加快课程资源建设
劳动课程资源建设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确保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实现。一方面,建设专职的教研员和教师队伍。只有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及培训,使之真正成为劳动课程的主体,劳动课程的实施才能得以成功。另一方面,重视劳动课程实施场地的建设,包括各类场馆、劳动实践室、劳动基地等。开发、整合、利用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课程资源,坚持以学生劳动素养发展为导向,并结合具体实际以满足劳动课程实施的需要。
④完善劳动课程评价
劳动课程评价对促进目标实现、保障实施效果发挥重要意义。为此,课程评价不能局限zhui终结果,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和阶段成果。这就要求设计良好的表现性评价,包括三个步骤:编制评价细则、确立评价工具、提供持续反馈。
不断更新中!!!
以上就是“2023年江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回忆版)”的部分内容,仅供参考,预估分数成绩好的同学,可以考虑准备复试了,乐昇学教育有对应的复试备考资料。预估分数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又想提升学历的同学,可以考虑同等学力申硕/中外合作办学/高(gao)级研修班/国外在职硕士/国外全日制硕士等学历提升方式。路在脚下,千万条任你翻高山趟河流,只要想走,总会有办法的。希望好学不倦的你能够遇到乐昇学,我们一起携手,照亮通往未来的路。
需要考研真题的同学可以咨询乐昇学教育小乐老师,电话/微信:18030089296。也可以扫码关注下方的微信公众号:乐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