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自考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318)——自考00318《公共政策》历年真题及答案系列
以下是乐昇学教育为考生们整理的“2011年7月自考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同学们可以通过对“2011年7月自考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的练习,更加熟练的面对自考。更多真题及答案请咨询小乐老师,电话/微信:a18030089296。
2011年7月自考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318)——自考00318《公共政策》历年真题及答案系列.pdf.zip
(此文件为完整版的真题及答案,解压码为www.leshengxue.cn)
同学们也可以扫码关注下方的微信公众号:乐昇学。获取全套真题及复习资料!!!
学历提升、研究生考试、职业资格证考试,就找乐昇学教育。
以下是缩略版的“2011年7月自考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样本:
&n bsp;
2011年7月自考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n bsp;&n bsp; C&n bsp;&n bsp; )1-70
A.政策主体系统&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 B.政策过程
C.政策一般&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 &n bsp; D.政策系统
2.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n bsp;&n bsp; A&n bsp;&n bsp; )2-129
A.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 D.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
3.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n bsp;&n bsp; B&n bsp;&n bsp; )2-133
A.委员会制&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总统制&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 D.议会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n bsp; ADE&n bsp;&n bsp; &n bsp;&n bsp;)2-137
A.行政法规&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 B.基本法律
C.人大决定&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 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E.部门规章
27.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包括(ABCDE &n bsp;&n bsp;)3-191
A.地理自然环境&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 B.经济环境
C.政治法治环境&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n bsp; D.社会文化环境
E.国际环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67
答: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zheng)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公共问题认定的步骤。5-265
答:
一、问题的认定、界定或形成,也是问题构建的过程。
问题构建往往需要构建者能运用创造性的判断力和洞察力。邓恩把问题人定分为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问题搜索、问题决定、问题详述与问题感知,并不断地从元问题到实质问题、正规问题和问题情势进行逐步深入、具体的构建或界定。
二、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为七个步骤,现简介如下:
(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对观察到的情况给予初步整理和完整描述,弄清楚有哪些个体和群体与此有关,他们各自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对该问题有什么影响。
(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弄清楚该问题产生和持续发展的时间;问题的发生有多大的空问范围,已造成多大影响;与哪些因素相关;发展的趋势如何。
(3)搜寻事实依据。系统收集该问题的事实材料,从多种途径查阅数据并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核实数据并将它们与已有的事实材料进行比照。
(4)列举目的和目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行为者的目的予以概要陈述或目标列举,以便能够对它们进行衡量和检测。帕顿和沙维奇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可以接受取决于行动者各自的目的和目标,对某些目的或目标我们可能必(bi)须进行常识性的陈述,然后随着分析的
进展加以修正,而对其他目的或目标只能进行推断。”
(5)明确政策封套。所谓政策封套(Policy Envelope),指的是政策研究者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所受到的各种因素限制,即与该政策问题有关的各种力量给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设定的框框。在进行问题认定时,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须弄清楚有关政策封饔的重要线索,须确定可能影响政策的广度和深度的均衡点。“如果这些政策敏感性变量没有被包括在内,那么将无法弄清楚更高层次的政策;即使弄清了,也无法实施。”
(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将匡算的结果用文字叙述或者图表展示出来,指出如果该问题获得解决,各政策相关者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
(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要zhui后思考一下是否现在就必(bi)须针对该问题制定公共政策。
三、问题认定足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
经过问题认定,有些公共问题被纳入了政(zheng)府机关的政策议程而成为公共政策问题,有些公共问题则被搁置,甚至有些被社会舆论炒得很热的公共问题则被认定为假问题( Pseudo-Problems)。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舆论不时地爆炒一通“中国崩溃论”或“中国威胁论”,就属于人所共知的假问题。假问题一般是不会被纳入政(zheng)府的政策议程的。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9-419
38.案例:
2005年12月29日,第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经表决决定,第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gong)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标志着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huang)粮国税”—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被完全废止。
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政策终结的方式有哪些?
答:
所谓公共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
根据政策终结的性质,政策终结可以区分为完全政策终结和部分政策终结。完全政策终结是政策间联系性的中断,是指在政策问题已经解决和政策目标完全实现时的一种政策终止或废除。部分政策终结是指在政策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和政策目标没有完全实现时,对政策本身、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等方面的变革成更新。部分政策终结是政策的改革和完善,体现了政策间的继承性与联系性,实质上就是政策接续。
(2)结合本案例,分析我国农业税政策终结的主要原因。
答:
2005年12月29日,第10届全圉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废止《中华人民共(gong)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这标志着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数千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被完全废止。中国完全取消农业税,是因为农业税在国(guo)家和社会建设中已无足轻重,农业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种公共政策因政策目标已经实现或政策作用已经消失而被废止的过程和行为,就是公共政策的终结。
详细答案及解析,请联系乐昇学教育小乐老师,电话/微信:a18030089296
&n bsp;
免责声明:
本网站发表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fen)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的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联系。联系电话:18030089296。